资讯中心

足不出户逛仪博之二


庚子新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击疫情、攻坚克难之际,仪征市博物馆也积极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自2月2日起,我馆陆续推出网上文物赏析、在线文物展览,让观众在家里就能欣赏到仪博瑰宝,领略馆藏精品风采。

  庚子新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击疫情、攻坚克难之际,仪征市博物馆也积极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自2月2日起,我馆陆续推出网上文物赏析、在线文物展览,让观众在家里就能欣赏到仪博瑰宝,领略馆藏精品风采。
  本期推出的是参加我们仪征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评选的四件精品文物。

 

 

 

西汉漆式盘

边长21、厚2厘米

2006年仪征市刘集镇联营村10号汉墓出土

国家一级文物

木胎。正方形。通体髹黑漆,盘面以朱漆绘正方形,中心绘十字,内框四角绘小正方形,其间绘对称短线条。盘上朱书文字五层,从内到外排列五行、天干、地支、十二月、二十八星宿,其中天干、十二月呈顺时针排列,地支呈逆时针排列。隶书。漆式盘色彩明丽,隶书文字清晰有力,为西汉早期式盘的雏形,扬州地区极为罕见,为研究汉代文字学、星相学、阴阳学提供了特别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西汉永光元年河内羊头剑

总长114.5、剑96.1、宽3.2厘米

1987年仪征市古井乡利民村吴庄组汉墓出土

国家一级文物

剑由碳含量较高的炒钢原料生铁锻造而成。剑身长而扁,中部起脊,扁长形茎,末端有一圆穿。表层泛黑色。茎上刻隶书铭文“河内羊头剑,光头下长四尺一寸,永光元年造”。此剑保存完好,韧性好,弹性强,冶炼精良,剑茎十八字隶书铭文涵盖产地、名称、长度及纪年等多方面信息,是研究汉代我国冶金技术和度量制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西汉青釉陶锺

口径13.9、底径22.5、高33.3厘米

1989年仪征市张集乡团山1号汉墓出土

国家一级文物

青釉陶锺由盖和身构成,盖合于锺口之上。盖内墨书“锺盖”。锺侈口,束颈,圆肩,弧腹,平底,下有三扁矮足。肩一侧为蕉叶纹耳,肩的另一侧有一扁方形流。通体施青绿釉。陶锺器形完整,施釉匀称,器造型独特,十分罕见,尤为难得的锺盖内有墨书“锺盖”二字。汉代的“锺”造型多作壶状,唯此器物作瓿形,为汉代考古和物质文化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西汉石虎

160、宽49.5、高112 厘米

1986年仪征市古井乡中心村王庄组征集

国家二级文物

虎为青石质,风化露筋。形体硕大,重约2.5吨。石虎作行走状,昂首挺胸,眉、耳、眼、鼻和嘴清晰可见,置于长方形底座上。石虎线条粗犷,气韵生动,气势雄伟,是充分体现汉代审美和石雕技艺的典型作品。在本地区目前存量极少,十分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