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仪征市博物馆官方网站!
仪征博物馆全年免费开放时间:上午9:00-11:30 下午2:00-5:00(周一闭馆)服务电话:0514-83433771
资讯中心
足不出户逛仪博
庚子新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击疫情、攻坚克难之际,仪征市博物馆也积极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自2月2日起,我馆陆续推出网上文物赏析、在线文物展览,让观众在家里就能欣赏到仪博瑰宝,领略馆藏精品风采。
庚子新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击疫情、攻坚克难之际,仪征市博物馆也积极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自2月2日起,我馆陆续推出网上文物赏析、在线文物展览,让观众在家里就能欣赏到仪博瑰宝,领略馆藏精品风采。
本期推出的是《明镜照古今——仪征博物馆馆藏古代铜镜特展》之《精巧灵秀的战国铜镜》。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精灵轻巧的战国铜镜
铜镜作为古人正衣冠、饰面容的生活用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新时期晚期沿用至明清,在中国青铜器群中自成体系。它以精良的铸造、丰富的铭文、华丽的纹饰,成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独具特色的瑰宝。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铜镜的铸造中心由北开始向南迁移的重要时期。战国铜镜作为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品,不仅顺应了整个中国青铜器的发展潮流,而且其花纹和工艺也受到这个时期青铜花纹和工艺创新的影响,并且在风格和特色上对西汉早期铜镜有着较大的影响。
【精品铜镜介绍】:

蟠螭菱纹镜:1994年仪征市刘集镇联营1号汉墓出土。镜背纹饰为三只蟠螭,呈螭龙盘曲纠结图案。蟠螭纹是一种变形龙纹,是战国楚地流行的纹饰,与楚人崇尚龙凤的现象有关。
漆彩绘宽弦纹镜:1999年仪征市新集镇赵庄村西汉墓出土。宽弦纹镜是战国时期常见的品类,这件铜镜表面通体饰漆彩绘,是扬州地区发现最早的特种工艺镜。
战国四兽纹铜镜
直径24、宽0.8厘米
1990年仪征市张集乡团山1号汉墓出土
国家二级文物
生活用具
镜圆形,三弦钮,镜面光洁可鉴,镜背纹饰以钮为中心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作蟠螭纹,外区以蟠螭纹为地,四只怪兽环绕其间。兽作狐面,长舌,大耳,回首,长尾上卷,一前爪向后抓尾,一前爪向前捉前兽之尾,镜缘上翘。该镜纹饰清晰,主纹、地纹层次分明,是战国中晚期楚国地区流行的铜镜。
【铜镜小知识】:铜镜的起源
远古无镜,先人以瓦盆盛水以照容貌,谓之鉴。至商朝开始制造铜鉴以照容,铜器如打磨得很洁净,无水也可以鉴容,便由铜水盆扁平化而成镜,故有镜鉴之称。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两面铜镜,是目前所知我国时代最早的铜镜:一面为青海省贵南尕马台出土的七角星纹铜镜,一面为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出土的素镜。
配图:
对镜梳妆(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卷)
七角星纹铜镜
【铜镜小知识】: 铜镜的制作
古代铸镜以“范铸法”为主,步骤如下:
一、制模。用泥雕塑出镜背图案、铭文,在空地上阴干,然后入炉烧制,形成纹饰、铭文和铜镜相同的母模。
二、制范。用母模翻制出泥范,然后阴干,烧制成陶范(纹饰、造型和铜镜相反)。
三、炼铜浇铸。将铜、锡、铅按照一定的比例熔化,然后将青铜浇注入陶范腔里,等待青铜冷却,去掉陶范。
四、打磨加工。在水中清理并打磨铜镜,光亮镜面。
配图:
镜范
【铜镜小知识】:楚式镜
楚国作为战国时期重要的铸镜中心,生产的铜镜制作精巧,镜身轻薄,弦纹钮,边缘卷起高出镜身,纹饰由主纹、地纹组成,主纹突出,精细繁缛,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与特点,称为“楚式镜”。战国中晚期,仪征全境均属楚国管辖,出土的铜镜展示了楚式镜的特色。仪征博物馆藏战国铜镜中有素面镜、宽弦纹素镜、蟠螭纹镜、禽兽纹镜等,以蟠螭纹镜为主,体形多较大,在扬州地区出土的战国镜中堪称出类拔萃。
三龙纹镜
螭纹镜
相关新闻
亲子剪纸趣无穷 指尖艺术展家风|仪博非遗剪纸走进大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2023-05-30
2023-05-30
5.18与博物零距离丨仪征市博物馆“流动图片展”走进仪化二小
2023-05-19
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 纸墨汉风——滕州汉画艺术展
2023-05-19
2023-05-19
5.18国际博物馆日 | 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仪博邀您一起来参与
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