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足不出户逛仪博之五十三:北宋“高阳子春”铭紫端砚


自2月2日起,我馆陆续推出网上文物赏析、在线文物展览,让观众在家里就能欣赏到仪博瑰宝,领略馆藏精品风采。本期推出的是参加我们仪征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评选的精品文物。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月2日起,我馆陆续推出网上文物赏析、在线文物展览,让观众在家里就能欣赏到仪博瑰宝,领略馆藏精品风采。本期推出的是参加我们仪征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评选的精品文物。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镇馆之宝”评选

仪征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也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开馆十四年来,仪征市博物馆藏品数量已逾7000其中珍贵文物近700件,涵盖陶瓷、金属、玉石、书画、杂项等14个类别,藏品种类齐全。

那么,哪藏品可以既代表仪征地域文明特色,又最具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成为仪征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此,我馆于去年联合仪征市电视台举办“我心中的仪征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评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按照评选流程,评选结果将于2020年518日国际博物馆日公布。

敬请期待!
 

北宋“高阳子春”铭紫端砚

一、文物信息

23.2、宽19、高4.8厘米。砚为肇庆紫端。完整。造型厚重,呈长方委角形,砚池为斜坡面,前窄后宽,前低后高,四周内敛,砚面有金黄活眼两颗,位于砚池之上,砚背内凹,上有铭文十二字:“圣宋庚寅岁高阳子春书府记”。行草书,字体流畅,笔势飘洒。通体青紫色,石质细腻温润。

二、文物来源

199310月仪征化纤在建设白沙二村时发现 。土坑木椁墓,木质为樟木,坑口被破坏,一棺一厢形制从墓中清理出随葬器物12 件,有“高阳子春”铭端砚、雕花石印盒、青白釉荷叶盖小罐、青白釉唾盂、鎏金铜带扣、刻花蓝玻璃天球瓶等。墓葬发现地点原属仪征市曹山乡永丰村地界,这是一处岗阜连绵的丘陵地带。经考证,端砚、雕花石印盒上的铭文表明拥有人是许元,作为其心爱之物和身份的象征,当在其死后随葬。

三、文物价值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馆藏的这件端砚来自考古发掘,是国家一级文物。砚体呈长方委角形,通体青紫色,石质细腻温润造型厚重,做工规整,衬手而润,乃宋代端溪老坑上品。上有铭文十二字书体苍劲有力,笔道流畅,砚铭属紫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端砚古来名贵非常,砚石难采,制作艰辛,融入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作,造型式样多姿多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人文价值。

   四、知识扩展:许元与仪征的渊源

考古发掘验证了“扬子县甘露乡义城原”为北宋许氏家族墓茔。从史料上可知,许元的弟弟许平也葬于此处。许氏一族为何要葬于此处呢?这要追溯到许元与真州的渊源。

在许宗孟的墓志中记载了其父许元的事迹。从欧阳修所作的墓志中“其所與遊”可见许元与欧阳修的关系十分密切,欧阳修著有著名的《真州东园记》,东园因欧阳修为记,蔡襄书,后人誉为三绝。从文献中可发现欧阳修与许元的不少应和之作,可见欧阳修在扬州任职期间与许元关系非同一般。

从史料中可知,许元作为庆历名臣,因发运使而兴。而宋代真州(今仪征)是朝廷江淮荆浙发运司治所。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发运司的基本功能定位就是代表中央就近实施对六路财赋的控制和调集。发运司职责是将东南上供中央的各类财赋,及时足额、保质保量地调集到京师或指定地点。

宋仁宗庆历初年,东南漕粮的供应出现了问题。参知政事范仲淹推荐许元出任江浙荆淮制置发运判官,负责征收茶盐等税,向京师运送谷粟等事。许元“为吏强敏,尤能商财利”,“其术长于治财”。到任后,采取果断措施,“悉发濒江州县藏粟,所在留三月食,远近以次相补,引千余艘转漕而西。未几,京师足食”。许元由判官升为副使,再升任发运使,在任达13年之久,对漕运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除对漕运制度多有改革之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创行的“籴买代发”漕粮购买法,为王安石变法实行的“均输法”创立了基础。因其在担任发运使期间的功绩,后调到京城,为侍臣御史。因此,许元对真州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其家族墓地选在“扬子县甘露乡义城原”也就情有可原了。

【细节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