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防控疫情和服务项目 “两不误”,仪征文博 “考”出新温度


     

      疫情当下,作为全市文化遗产保护“排头兵”的市博物馆坚持疫情防控与文物保护“两手抓”、“ 两不误”,在全体馆员投身信息排查、防疫宣传、核酸检测、卡点值守、馆内值班等工作的同时,化工园区F2地块、月塘荣盛一期地块、大仪灵萱公园南侧地块等3个考古工地的32名田野考古工作人员也同样坚守在一线,在严防严控的前提下,抓时间、抢进度,保障考古工作有序进行。仪征文博人正在用坚毅顽强的作风、坚定果敢的行动践行“守护文物安全,我们永远在岗”的誓言。

 

力度与温度,织密防疫“安全网”

 

      “要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对野外考古作业人员视同馆内工作人员一同管理、一同服务”。在市文体旅局防疫工作部署会上,局党委书记、局长史素明对考古战线防疫工作作出了安排。会后,文博管理科第一时间落实工作要求,立即与考古人员派出单位扬州文物考古所对接,梳排在仪作业流动人员名单,并及时将名单及身份证、疫苗接种等信息报备所在社区保持联动。文博管理科副科长胡乔介绍“我们现在对野外考古工作人员实行全程动态管理,组织工地所有考古人员参与了仪征全员核酸检测,'两码'状态、身体状况等实行追踪记录,同时实施住处-工地“两点一线”的上下班闭环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错”。

 

  

 

      “进了仪征门就是仪征人,大家很辛苦,除了疫情和酷暑,你们身上还多了一重考验,考古保项目推进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务必要做好防暑降温,务必要抓好个人疫情防护,保证文物安全的同时,更要确保人身安全”。在实地调研考古工地防疫工作时,史局长再三叮嘱考古工作人员。这样的关心关怀,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管理服务中,无论是考古人员的吃饭住宿问题还是生活物资和防疫用品的保障方面,市文体旅局做到了“想在先,做在前”,确保考古人员“安心放心”“心无旁骛”。

 

  

  

 

担当与服务,防疫发展“两不误”

 

      从今年起,扬州地区全面实行上市地块考古前置制度,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客观上增加了文物考古的工作量。疫情前有多个地块考古任务在手,为了不影响接续的工程项目建设,在做好全面防疫工作的同时,市文体旅局全程跟踪服务推进考古作业人员不停下考古勘探步伐。秉持“疫情防控做加法,项目服务做乘法”的态度,各地块考古工作甚至按下“加速键”。

 

  

 

     中国人民大学考古队进驻的化工园区F2一期地块前期输送了7名勘探技工开展考古初步工作,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后,其他考古人员及勘探工具难以到达仪征。得知这一情况,市文体旅局立即与化工园区及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联系,寻求尽快补充考古领队、考古工具的渠道。在多次沟通和协调后,一名考古领队、一辆考古用车及相应的考古工具得以从常州入境仪征,化工园区F2一期地块的考古勘探作业也如期正常开展。

 

  

 

      不只野外考古人员在战斗。作为曾在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播出、被评为江苏考古2019年度“田野考古奖”的考古发掘项目——刘集联营汉墓群发掘折射出仪征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厚重文化。

 

 

      该项目的考古领队李则斌教授正在利用疫情期间难得的“居家空闲”在市博物馆工作室紧张有序地开展联营汉墓群考古发掘报告整理工作,他的两名助手参与到了文体旅局片区卡口一线志愿服务。“作为考古人,虽不能亲临一线抗疫,但依然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抗疫奉献一份力。市文体旅局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我想孤独、困难都是暂时的,我们要为恢复常态后的考古工作做好准备。”

 

 

      “疫情是场考验也是场较量”,市文体旅局用勇于担当、勇于作为的精气神,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为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助力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作着不懈的努力。

 

尽责与坚守,文物保护“不断档”

 

      曹骏是市博物馆的一名70后工作人员,用他的话说,“我入党10多年,是一名年轻的老党员了”。这名“老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习惯性”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入户调查、防疫宣传有他的身影,核酸检测、卡点值守有他的身影,馆内值班、文物巡查还是有他的身影。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志愿工作了,2020年春天那一拨疫情,曹骏就加入志愿队伍,早出晚归,一直战斗在一线。“我的情况还好,孩子大了,老人也不用我多操心,参加防疫当然义不容辞。我们支部还有不少要操心孩子照顾老人的同志,他们需要克服的困难比我多得多,也照样不叫苦、不喊累扑在防疫工作上,我得像他们学习”。曹骏所说的博物馆支部在此次抗疫战斗中有个响亮的名称——仪征市文体旅局“搏疫先锋”博物馆志愿服务队。从曹骏身上,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文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尽管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市博物馆暂时闭馆了,但他们对文物安全的值守仍是24小时不间断。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坚持每天多次对馆内进行严格消毒,加大文物安全巡查力度,严格安防消防设施和监控室的管理,加大了对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的巡查监管力度,确保场馆、文物和人员安全。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疫情之前我们响应党史学习教育号召,精心策划推出了‘百年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物展’,展示了我们党百年征程的波澜壮阔和革命文物背后赓续的红色力量,预约参观的群体络绎不绝,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一个个党员冲锋陷阵,一幅幅牵动人心的感人画面,我们考虑面向全市征集与抗击疫情相关的见证物,时机成熟,推出专题展览,让更多人的走进博物馆一起见证这段特殊岁月。”市博物馆馆长夏晶谈到。

 

 

      文物不言,岁月有痕。市文博工作人员在用有温度、有力度的工作方式为防控疫情贡献力量,为项目服务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