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仪博云观展|“百年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文物展”(二)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为迎接北伐军,中国共产党于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诞生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古田村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红军使用的大刀

1934年红军米票一斤二两

《长征25000哩》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著   194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