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

周太谷墓

  周太谷墓位于仪征市青山镇团结村衙门组,盛成西路与大河口路交汇处以北175米处。周太谷墓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表面覆有水泥砂浆,周围用青砖砌成“C”形围墙,墙外为农田。围墙直径5.35米,高52厘米,宽13厘米。墓冢直径约2米、高2.4米。冢前立有墓碑一方,座宽1.5米、通高1.8米。1987年8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谷学派”始创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创始人为周太谷(1762~1832年),安徽池州石隷人,星垣为其字,太谷为其号,别名崆峒子,后人遂以“太谷”冠其学派名。家道富庶,父早丧,母任其所好,少颖慧,喜读书,博览经史杂家,好游山水,足遍名山大川,广交异人,拜师寻友,然始终未悟真道。道光元年,游经庐山,见周敦颐镌石之“志伊尹之志,学颜渊之学”,方悟解“伊尹之志”是治国,“颜渊之学”是修身。回扬州后,遂专门传授“圣功”之道。当时从者如云,数以千计。太谷学派产生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是我国儒家学派在民间的一个学术暗流,中国最后一个儒学学派。其活动期间自嘉庆、道光年间至本世纪抗日战争爆发时止,长达一个多世纪。它广泛传布于江苏仪征、扬州、泰州、苏州一带,百余年间,盛行于江湖,全盛时徒众达万余人。这一学派仍以儒家学说为主,但又吸收了道、佛两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学说作了很多新的解释,可以说是传统儒家学派的总结,现代新儒学的开端。周彀去世后,原葬内陡山,1983年迁建于龙山头;同迁的有李光炘和周彀子少遗骨。